新闻资讯

要速度更要精度,新型探针仅需 5 分钟即可检测 1mm 微型癌灶
分类:行业资讯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22年08月01日 11:00:02
访问量:389次

在今天的“医学黑科技”中,小编将介绍另一种基于酶激活的荧光分子探针,在详细展开之前,需要先介绍一种荧光染料:羟甲基罗丹明绿(hydroxymethyl rhodamine green,HMRG)。HMRG 有两副面孔:乙酰化羟甲基罗丹明绿(Ac-HMRG)是螺环化分子,无色、无荧光;而去乙酰化的 HMRG 在激发下则能发出强烈的荧光,最大发射波长约 500nm。

研究人员利用这一转换机制,将 HMRG 与多种酶的底物肽结合起来,构建了可被特定酶激活的荧光探针,如亮氨酸氨基肽酶(Leu-HMRG)、β-半乳糖苷酶(βGal-HMRG)、γ-谷氨酰转移酶(gGlu-HMRG)和组织蛋白酶(ZFR-HMRG)等。由此可看出利用 HMRG 能构建出靶向各种癌症的探针。

今天我们着重介绍靶向 γ-谷氨酰转移酶的 gGlu-HMRG。


γ-谷氨酰转移酶

有些氨肽酶在癌症中会过表达,比在正常组织中活性升高。γ-谷氨酰转移酶(g-glutamyltranspeptidase,GGT)就是其中一员。GGT 是结合在细胞表面的一种酶,主要参与细胞中谷胱甘肽的稳态维持,有研究表明,GGT 在宫颈癌和卵巢癌等肿瘤中过表达,主要参与肿瘤进展、侵袭和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。

gGlu-HMRG 是亲水性的,通常情况下,gGlu-HMRG 无法穿透细胞膜,而仅在遇到癌细胞表面的 GGT 后,才会被酶水解产生能发出强烈荧光信号的 HMRG,HMRG 的疏水性使其能够穿透细胞膜,聚集于癌细胞的溶酶体中,进一步增强癌细胞中的荧光信号。


卵巢癌腹膜病灶探测

目前,研究人员已利用该探针已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前动物研究。研究人员利用腹膜卵巢癌模型,将 gGlu-HMRG 探针喷涂于腹膜表面,数分钟就可发出强烈荧光,而一般的可激活探针往往需要数小时、甚至数天的时间。此外,探针还可以检测到 1mm 左右的微小病灶,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 100%。


术中切除样本即时诊断

术中离体组织的病理诊断十分重要,目前术中冰冻切片可在 30 分钟内出结果,但快速冰冻切片的质量和准确度尚有待提高,因此人们需要更便捷、更准确的术中病理即时诊断方法。

研究人员探索了 gGlu-HMRG 探针在乳腺癌离体组织检测上的应用。他们将探针涂抹于新鲜样本的表面,然后观察样本的荧光强度。结果表明,尽管正常乳房组织有自发荧光,但自发荧光与 gGlu-HMRG 的荧光有所差别,而后者的荧光强度也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加。

最后通过 HE 染色确定,gGlu-HMRG 荧光区域与肿瘤病变重合,表明探针可特异性检测肿瘤区域。此外,荧光还能探测到 1mm 左右的微小病变。尽管这一方法存在着背景荧光的问题,但它可以帮助医生在 5 分钟内迅速做出判断,而且操作简单,很容易应用于手术室场景。

上一篇:已经是第一篇
官方微信公众号关闭

Copyright © 2022 广东精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0131287号 技术支持:高搜互联

Copyright © 2022 广东精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0131287号 技术支持:高搜互联